数字医疗领域投融资趋势在2016年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变现模式的核心挑战下,曾经以连接医患为核心的移动医疗自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完成巨额融资后从火爆状态彻底冷却。与此同时,市场又找到了AI和大数据这一新的热点方向,年中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了新屿科技、零氪科技和思派网络三家肿瘤大数据公司的融资。到了下半年,行业内公司已经纷纷为自己贴上大数据标签,连细分市场名称也已经悄然从“移动医疗”转变成了“数字医疗”。我们预计在2017年,传统移动医疗公司随着上一波热潮中融到的巨额资金逐渐消耗完毕,行业必将面临直决生死的大洗牌。但我们依然坚信,整个数字医疗产业,仍将面对着千亿级的市场规模迅猛发展。
移动医疗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产业链重构与资源的重新分配来提升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相关技术提升检测和治疗效果。两个阶段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其先后关系是由实施难度所决定的。
现在,第一阶段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开始洗牌,更多资金已经投向第二阶段。从“移动”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转向以“数字”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这一趋势与美国的行业发展路径一致,仍然体现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对美国的跟从性特征。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技术创新的代表,存在产业链的前后关系。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国内专业的大数据创业企业走的相对靠前,已经进入B-C轮,而人工智能基本处于A轮或更早的阶段。从国际趋势来看也是如此:作为AI的基础,大数据如Flatiron已经在2016年初就获得了罗氏领投的1.75亿美元巨额融资,医学成像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 2015年就已经被IBM以十亿美元收购用于图像分析。而在AI的应用上,按成熟度从高到低分别是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断,精准医疗应用,药企研发辅助。这也预示了AI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顺序,当前国内实质性进展主要集中在数据积累和影像诊断之上,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相关人士分析,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针对远程医疗的技术和平台性服务,院内、院间信息化的新一轮技术升级将会成为今年的投资重点。